首页 -- > 活动

跟审计人到二道河子的村口走一走

发布时间:2018-07-14 12:4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夏书言 王晓雨 朴春雨 李梓豪

    今年已经是审计署沈阳特派办进入二道河子蒙古族乡定点扶贫的第十个年头。

    二道河子乡人均耕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局限了乡级财政的发展。如何实现特色产业链条,实现永久性脱贫,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审计署沈阳特派办依据乡情,科学、精准施策,探索并实践出行之有效的、以二道河子村为模板,可在全乡范围内推广、复制的脱贫产业之路。

    从2008年至今,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帮扶项目涵盖了文教卫生、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扶贫救助等方面。建学校、改造集中供暖管网、改造无害化厕所、修建河道治理工程、桥涵、田间作业路、铺设砂石路、水泥路、修建高标准排水干渠、救助贫困学生等项目,更是让老百姓们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处。

    尤其在产业扶贫方面,在二道河子村实施芝豇制种项目,这种订单农业深受老百姓喜欢且收入比较稳定,但芝豇的种植第一年需要架材,也就是立“竹竿子”。这种“竹竿子”一根价格在3毛左右,一亩地需要4000根或者更多,仅第一年架材就需要投入1200元,这对贫困户来讲负担太大,因此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就对此进行扶持,明显减轻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没有了经济负担,销售又可以获得保证,农民们的种植热情大大提高,带动了全乡芝豇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二道河子乡芝豇脱贫产业。在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和二道河子蒙古族乡的共同努力下,全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扶贫脱坚工作稳步前进。

    大学生记者和审计署沈阳特派办走进二道河子乡扶贫座谈

    走进白明哲的办公室,一张整洁空荡的办公桌、一张床、一张党员责任表,就是这个审计署沈阳特派办驻村干部的全部家当。虽然二道河子村离沈阳仅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可白明哲不怎么轻易回家,在这里的两年时间,他几乎从不去思考未来将如何,他心里装的只有村里目前还未脱贫的46户人家,帮他们脱贫成为了他心头上唯一惦念的事情。

    每逢年节,村里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去邀请白明哲到家里来吃杀猪宴,他却都婉言谢绝了。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表面之后,却是他炽热的心。为了破除干群壁垒,白明哲走村入户探情况。夏天他宁愿顶着烈日被晒黑,也从不打伞;冬天不论风雪多大,他顶风冒雪就出门。在走访农户的日子里,白明哲总是坐上最早的班车出发,一大早就进入了村民家里进行扶贫工作的走访调研。

    就这样在春夏秋冬的往来复去中,这位晒的面色黝黑的驻村干部和二道河子村的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他就像是在他办公室角落里插着的那根酒高粱一样,深深地扎根在二道河子,也像酒高粱一样,为二道河子的人们带来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今年的二道河子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们自发的力度要远远高于往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白明哲的坚持与远见。他曾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的农户外出考察,辽阳、鞍山,彰武县内的其他乡镇,都是他们的学习营地;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当场就开会解决问题和困难。。

    阡陌之间,崭新的排水灌渠如同绵延的血管深入这篇绿油油的玉米地,白明哲站在田埂上,满眼都是孩童般的欣喜。要不是这条排水渠,碰上今年连绵的雨季,玉米长势再喜人恐怕也得遭殃。而往年,不止玉米地,就连出行的道路也会被一片汪洋所阻断。这道由环保砖垒砌起的保护线,终于在最需要它的时节浇灌了万亩良田,保固了一方水土。

    为百姓多办点实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用坚实的脚步书写下的诺言。

    大学生记者和沈阳办驻村干部交流

     白明哲在彰武县除了二道河子以外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北甸子村里的董福财纪念馆。白明哲总是把这位老干部当作自己驻村工作的榜样。董福财的一生有三个梦想:治沙、筑路、致富。他被誉为“治沙书记”、“最美基层干部”,他就是彰武县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董福财。他的家乡北甸子,是一个常年受风沙侵袭的边境小村。在“沙进人退”的窘境下,在关系家园存亡的关键时刻,董福财站了出来,带领村民们向千年胡风吹的历史命运宣战。

    “一腔热血洒沙漠,汗水浇出新绿洲”用来形容为家乡奉献一生的董书记再合适不过了。从1996年踏上治沙路,二十年来,他与村民将风沙逼退十公里,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其中,他个人栽下的树苗就有三万余株。

    治沙见了成效,董福财又开始琢磨如何兴村致富。当时的北甸子村与阿尔乡镇之间隔了一座巨大的沙丘,百姓往来只能经过一条土路,常年“在马背上生活”。2002年秋,经过多次争取,公路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村里积蓄不够,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带领大家自发施工削平沙丘,终于推开了北甸子村与外界联系的“大门”。

    然而,黄沙治好、大路修通后,董书记自己却因积劳成疾倒下了。身患重病的他让儿子开车带他去最后看一眼他亲手栽下的树林,“那一刻,父亲的脸上没有了痛苦,露出了孩子一般的笑容。”病逝后,董福财的妻子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家门口的大树下,让他能够看着村里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树的品格是坚韧,榜样的力量是引领。对于审计署沈阳特派办的审计人们来说,扶贫与治沙有着同样的精神根基。风沙吹不散审计人的恪尽职守,扶贫路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永存。

    大学生记者与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工作人员一起参观北甸子村董福财纪念馆

大学生记者与审计署沈阳特派办工作人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朱江】